銀鋼服務電話


順德企業齊開發電子商務

僅僅在十年前「電子商務」似乎還是一句有些時髦的口號,而十年後的今天,網絡力量的強大已經到了順企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回看國內,網上形勢一片大好,順德企業迫不及待追逐着或深或淺的「觸網」。

這條看上去美的道路,有人不堪重負,有人進退兩難,有人還在咬牙前進。

幾番折騰,到底是忙觸網還是盲觸網?是盲目之計,還是突圍之策?

  領頭羊的困境

廣東歐浦鋼鐵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樂從本土企業背靠着強大的實體經營能力,早在2005年就在全國率先實現鋼鐵網上交易。次年首推網上中遠期鋼鐵貿易(銀鋼精密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裏,交易量就突破1000萬噸。

從該公司副總經理萬林秋處獲悉,網上交易額直到去年年底才開始出現「一些盈利」。換句話說,如果純粹論歐浦鋼網的電子商務這塊的營業額,多年來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況。

從進入電子商務這個領域開始,歐浦鋼網就「以千萬為單位」自主開發,這個全國首家通過網絡實現鋼鐵現貨買賣的公共交易平台,事實上「有一個階段基本上沒賺錢,都是免費提供給客戶。」

萬林秋所提及的「免費提供」的項目目前仍然存在,登陸歐浦鋼網,在正中央的歐浦電子盤顯示的現貨行情,任何人在「開盤時間」都可以免費登錄獲取資訊。

由於數據真實可信,常常會在政府推介企業時被譽為華南地區鋼鐵價格的「晴雨表」。「這就是我們的優勢,資源整合的優勢。」萬林秋表示。

這就意味着,儘管多年來歐浦鋼網依靠電子商務盈利不多,但它依託實體經濟的優勢發揮大型倉儲、剪切加工、運輸配送、金融質押、公共保稅五大實體配套,卻賺了個盆滿缽盈。

「現在還是培育市場的階段,」清醒地認識到,「但我們不急,電子商務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

  試水者的孤獨

2006年,樂從鎮政府成功申報了廣東電子商務試點鎮,開始着力培育本地企業發展壯大電子商務。2010年1月,國家工信部首次突破行政界域,樂從被授予全國首個「國家級電子商務試點」,政府將引導企業電子商務和服務示範區。

目前,在樂從的家具行業網站、塑料網站及其它電子商務網站已多達700多家,但電子商務交易仍然遠遠不如在同一個地理位置上的傢具十里長廊或鋼鐵世界。

劉志軍,金融危機之下開始瞄準了電子商務這條「捷徑」,他發揮整合資源的優勢,將在樂從經商的3000多家傢具賣家的產品全部上線,建立第三方平台尋找買家,投入了數百萬但仍看不到任何盈利的跡象。

「電子商務就是燒錢的東西,你只能不斷砸錢去做。」劉志軍堅信,樂從傢具品種繁多令前來購買的客戶眼花繚亂,確實需要一個第三方平台。

「需求還是很大的,」劉說,「年輕人這一塊,還是有信心的。」

就在劉試圖孤身整合銷售樂從傢具時,2009年3月,由16家順德本土家電企業與順德家電商會共建的網上直銷商城———拜託網正式上線,首批完成包括格蘭仕、萬家樂、億龍等企業在內的2000多種型號的順德家電產品「上架」。

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此舉被視為家電之都開拓國內市場的「突圍」之策。然而事實遠非如此。「相比於個別家電企業涉足網絡營銷的成功,這個『大家的』第三方平台的維護成本太高了。」有知情者表示。

  摸着石頭過河

自建商城,是將來細分市場後必由的競爭之路。趙志給這筆成本算了筆賬:商務部20多名員工負責初期推廣的品種銷售,「固定投入太大,做人氣肯定是虧損的。」其中很大的成本還來源於物流配送。趙志介紹,快遞成本佔到總投入的8%—12%。而這個數字也僅僅是建立在穩定的銷售額基礎之上。

「我們已經是兩家快遞公司的VIP客戶,除了運費上可以給予打折,此外倉儲、打包的環節都全部承包,減輕了物流壓力。」他說。

這樣的優勢同樣也是歐浦鋼網所具備的,每天龐大的交易量也帶來了極大的物流壓力,而對於歐浦這樣「長期穩定的客戶」,物流公司是極其樂意打折的。

「別的企業可能一車廂才運一批鋼材,我們這邊都是全部裝滿,統一發貨。」萬林秋說。

除了物流方面的考慮,對於家電業而言,空調、電熱水器等需要異地安裝的大件家電,服務網點及售後服務能否跟上也成為順企進軍電子商務需要考量的因素。

2008年5月萬和網上直銷商城正式上線,由於在全國一線主要城市都建有服務網點,僅半年時間,網絡的銷售額就達到七八百萬元。與此同時,傳統渠道進入一線主要城市的大賣場流通費用非常高,部分大賣場的進場費用甚至達到50多個點。

而無論是企業自建的商城,還是與行業協會共建的平台,記者看到產品的價格都是略微低於市面上銷售的價格。「我們不能亂了自己的價格體系,但會從會員制或是其他方面打折來讓利給網民。」一家企業電子商務部負責人透露。

而對於更多的中小企業而言,在電子商務競爭時代無法有大品牌企業「砸錢」的豪氣,在將來的細分市場又走慢了一步,對於他們而言,廣闊的電子商務市場前景太遙不可及。

記者試圖了解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的決策,萬林秋用了一個簡潔明了的詞,「摸着石頭過河,越來越堅信電子商務前景是美好的。」

前途光明,但每踩一腳都是泥

對於已經在電子商務的深水裡摸爬滾打的企業而言,「觸網」這條路怎麼走只能靠自己。

「如果純粹依靠政府的支持,那我們的精力就會耗盡在如何美化報告上,以此向政府要到更多的經費投入到下一輪電子商務的發展中。」萬林秋坦言,「而這個坑永遠是填不滿的。關鍵是這樣做方向是錯的。」

涉足電子商務以來,歐浦年投入額以千萬為單位,2007年日交易量為2萬噸/天,網站剛上線時精確到一個點擊符號的顏色、大小及位置的討論徹夜徹夜地進行,還有不斷地上門服務,幫助客戶開通賬號、提供認證、審核的環節。

付出很多收穫卻甚微:「很長一段時間幾乎都是虧損的。」與歐浦一樣,幾乎每一個試圖自建網站上線的企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看似前途光明,每一腳踩下去都是泥濘。

 政府出手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堅持是正確的,在面對金融危機之時,歐浦網、易發塑料網等本土企業電子合同交易的活躍引起了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注意,今年佛山市打造的12個現代服務片區,就有兩個落地樂從。一個是東平新城中央商務區,另一個是樂從電子商務服務區。

從樂從鎮政府傳來一個消息,樂從鎮已與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管理學院建立產學研聯盟,還從鎮政府財政拿出1000萬元設立電子商務發展產業基金,創建電子商務和服務示範區,爭取在數年內把三大市場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成為國內交易額最大、規模數一數二的龍頭交易平台。

  人、財、物等配套不足

對於這個消息,歐浦的興奮點在於由政府搭建的電子商務去是否可以滿足企業對於電子商務配套,由於企業自建這些配套成本太高,需要推出網絡新產品時才需要進行試驗測試:「能否建一些實驗室,供企業使用。」

據統計,2008年佛山市有物流企業3128家,大多數企業都開展了電子商務物流業務。全市71%的工業企業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電子商務活動,實現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600億元/年,但全市尚未就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出台明確的扶持政策,明顯滯後於杭州、廣州、深圳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