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由於產能擴張、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下游需求萎縮,國內鋼鐵行業利潤整體下滑,在傳統生產經營模式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日前發佈的2月我國鋼鐵行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2.8%,已經連續兩個月低於50%。
面對不利局面,鋼鐵行業開始在電子商務領域尋求突圍之路。近年國內鋼鐵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湧現出一大批鋼材網絡交易平台,如廣州鋼鐵交易中心的「你的鋼網」、上海斯迪爾電子市場、西本新幹線、上海鋼之源等。
「從去年開始,鋼廠的代理制度就面臨著挑戰,銷售慘淡抑制了貿易商的囤貨需求,一些鋼廠不得不讓步,開始調整代理制度,不再讓代理商進行代理質押。」西本新幹線總經理助理盛志誠表示,隨着鋼廠對貿易企業控制力的減弱,大鋼廠開始考慮自建物流,更深層次地進入貿易環節,比如寶鋼的「東方鋼鐵」就是鋼廠生產系統ERP的向外延伸。
鋼廠對貿易環節的滲透,使得傳統鋼貿業務空間受到擠壓。為了「守土擴疆」,鋼貿企業一方面加緊了向二三線城市和重慶等中西部地區的開拓,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鋼貿企業也把目光瞄向了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由中鐵物資與上海西本合資的西本新幹線,今明兩年將對外推廣自己的電商平台。據盛志誠介紹,該平台將採取類似做市商的交易機制,整合定價、物流與結算功能,以服務終端為主。該平台經過內部運行,集聚效應開始顯現,30多家會員年交易額已達200多億元。除此之外,網站信息以及純諮詢平台也是目前比較常見的鋼材電子商務模式。
「作為一種創新的業務模式,目前電商平台的鋼材交易量在整個鋼材貿易量中佔比尚小,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遠期鋼材交易市場與鋼材期貨市場在功能上有相似之處,但處於監管盲點,在正在進行的交易所場清理整頓中前途未卜。
不少鋼貿商對單純的現貨電子交易平台並不看好。一位西安的鋼貿商表示,鋼材貿易的地方特點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客戶間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合作關係,從電商交易平台拿貨的可能性不大。
「在目前傳統貿易比較難做的情況下,電子商務現貨交易平台是一種嘗試,但據我了解,效果並不是很好。」鋼之家綜合信息部分析師董軍浩表示,資源和需求是電商現貨交易平台有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鋼材的採購價格比較透明,電商平台的銷售價格不具備絕對優勢。同時各地區的用鋼習慣不一樣,比如上海常用的是9mm的螺紋鋼,而華南地區用12mm螺紋鋼的比較多,工地對鋼廠的認可度也不一樣。
但是面對新型的網絡時代,企業們又會如何呢是堅持着與老客戶的溝通交易還是嘗試一下網絡時代的好處!雙方各有利弊